洪秀全(公元1814~1864年待考),原名
洪仁坤;
廣東花縣福源水村,后來移居到官祿布村(今廣東花都)。著名的
清朝末期
太平天國天王,在位時間從公元1851~1864年為期十三年,終年五十歲。

洪秀全銅像
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太平天國的領袖。出身農家,曾受聘為塾師。三次考秀才未取,絕望于科舉功名。后受基督教徒梁發編寫的《勸世良言》的啟發,于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組織群眾謀起義。作為太平天國的理論基礎,洪秀全在1845到1846年間,寫出《
原道醒世訓》、《
原道覺世訓》和《
原道救世歌》,宣傳了樸素的平等觀念和消滅“閻羅妖”的革命思想,其中也表達了洪秀全的人口思想。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他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
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咸豐三年定都南京,稱天京。頒《天朝田畝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八年,因掌握軍政實權的東王楊秀清“威權逼己”,遂密詔(一說無密詔)北王韋昌輝率軍返京誅楊。韋又擴大事態,濫殺無辜。洪秀全迫于眾怨,只好殺韋,以翼王石達開主政。
次年,石達開受猜忌負氣出走,太平天國瀕危。洪秀全重用陳玉成、李秀成諸后起良將,自兼軍師,又采取減賦和加強宗教宣傳等措施,度過難關。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為清軍圍困,糧盡援絕。洪秀全拒絕李秀成突圍之議,固守天京。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詩文及詔旨、文告等多收入《
太平天國》(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之一)及《太平天國史料》等書中。
科舉受挫,金榜無名
洪秀全的性格特征,和普通人并沒有什么兩樣。他原名洪火秀,廣東花縣官祿布村人,出生于嘉慶十八年(1814年)十二月初十日,家中兄弟三個,洪秀全排行老三。洪秀全的父親名叫洪鏡揚,家中有幾畝地,數頭牛,家道還算殷實,所以還有余錢給洪秀全讀書考秀才。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鄉試都失敗落選,第三次在
廣州落選后已經是25歲(1837年,當時把出生之時當作1歲)了,受此打擊回家以后重病一場,一度昏迷。病中幻覺有一老人對他說: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間來斬妖除魔。從此,洪秀全言語沉默,舉止怪異。此時,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試的失敗,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參加了廣州的鄉試,結果還是以落選告終。
說到考秀才這件事,實在是洪秀全心中永遠的痛,把他給害苦了。小時候的洪秀全還算聰穎過人,十三歲就通過縣試當上童生,取得考秀才的資格,但秀才這道坎,愣把洪秀全活活逼上絕路!
現實總是殘酷的,成千上萬的讀書人中,金榜題名的能有幾個?洪秀全在最基礎的考秀才這一關上,就狠狠跌了跟頭:從十六歲那年開始,他老人家連考三次,成績是一次比一次差。最為可恨的是,每次初試,洪秀全的名次總在前十,但到院考復試的時候,卻總是無一例外地落選。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初試名列前茅,復試給刷了下來,心中的憤懣當然可想而知。是天意弄人嗎?不是。從洪秀全留下的詩詞作品來看,廣州府的主考官是公正的。要是不信,看看洪秀全的大作就知道了,什么“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民家共飲和;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龍潛海角恐驚天,暫且偷閑躍在淵”等等,言語粗鄙俗套,而后來天王在天京留下大量的打油詩歌,讀來更是讓人噴飯不已。
據后人總結,縣試考童生和府試考秀才,最重要的是文才要好。正因為如此,文才出眾、“筆端常帶感情”的梁啟超才會在十二歲就考上秀才,十七歲就中了舉人。就洪秀全當時的文筆,考不上那真是一點都不冤。
屢屢落第的洪秀全,沒有那樣的耐性,家里的經濟條件也不允許他繼續讀書。由此,洪秀全對這個狗屁考試和清王朝恨得牙直癢癢。他撕了那些圣賢書,滿腔怒火地發誓:“再也不考清朝試,再也不穿清朝服,老子以后要自己開科取士!”
這活脫脫就是一個頑劣學童的形象。
不過,最后他還真做到了。打下天京后,洪秀全果然自己開科取士。只可惜,洪秀全因考不上秀才而恨上孔老夫子,所到之處砸孔廟,燒儒書,那些自小熟讀孔孟之書的士子們,避之還唯恐不及,哪里還敢前來應考呢?!沒人來考,最后就強索那些讀書人去應試,甚至逼出人命。劉邦當年也不讀書,拿儒冠當尿壺,但經人點撥后卻對知識分子禮敬有加,這也許是劉邦開辟三百年漢朝,而洪秀全十一年就倒臺的原因吧?
知識分子的支持,太重要了!
洪秀全當然沒有那份灑脫,考試的失敗讓他得了一場大病,四十多天里高燒不止。在昏迷當中,洪秀全做了一個夢,夢見黃衣童子來到他床前,并用轎子把他抬上天堂,看見一個身著龍袍、留著金色胡須的威嚴長者,將他的肚腹剖開,把污穢的內臟洗滌后重新縫入。
隨后這個身材高大的長者自稱是他的父親,并告訴他妖魔正在禍害人間百姓,要洪秀全去與妖魔決戰,于是洪秀全舞著寶劍,殺向人間,他的兄長耶穌則手捧金印,發出火光,令妖魔喪膽。
昏迷中的洪秀全,經常高呼“殺妖”!家人以為他得了神經病,大為驚恐。后人常常以為這個夢是洪秀全和馮云山為了欺騙會眾而編出的一個神話,但從洪秀全多次引用來看,他可能的確是做過這樣一個夢。夢的原型,可能來自于他曾經瀏覽過的一本宗教小冊子,盡管他當時可能沒太在意。人發燒時出現幻覺本不稀奇,洪秀全此次劫后余生,對夢見的東西深信不疑,也屬正常。
高燒退后,洪秀全卻又恢復了正常,拿起儒家課本準備再次趕考。但很不幸的是,第四次又告落榜。自此以后,洪秀全對考試徹底死心。1843年他聯合好友馮云山和堂弟洪仁玕,創立了“拜上帝會”,自行洗禮入教后干出了一番敲砸孔圣人牌位的大膽行動。但是,這種過激行為最后害得洪秀全連塾師的飯碗也給弄砸了。
丟了飯碗后,洪秀全便和馮云山離開老家,到廣州一帶開始了一邊販賣筆硯,一邊傳教的游歷活動。但由于廣州一帶的經濟文化水平較高,洪秀全粗淺的宗教理論根本就吸引不了人。
失望之余,二人決定溯西江而上,去廣西繼續發展。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夏天,兩人來到了洪秀全的表兄王盛均所在的貴縣賜谷村傳教。但由于他們為了宣傳上帝,制造影響,把當地祭祀的“土神”給砸了,引起當地人的共憤,二人只好狼狽離開,洪秀全灰心喪氣地返回了老家花縣。
和洪秀全不同的是,馮云山是個實干家,為人堅忍不拔,凡事不肯輕言放棄。在洪秀全返回老家后,馮云山繼續留在廣西桂平一帶,一邊教書糊口,一邊積極傳教,教化了楊秀清、蕭朝貴等大批革命骨干,創下了革命的根據地。
洪秀全回到花縣也沒閑著,他在這兩年多時間里,一邊教書,一邊日夜不停地搞理論創作,寫出了太平天國運動的“老三篇”:《
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訓》、《
原道覺世訓》(后來完成),為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依據。
為起義做準備
幾次科舉考試都失敗之后,洪秀全翻閱以前在廣州應試時收到的基督徒梁發的《
勸世良言》一書,把書中內容與自己以前大病時的幻覺對比,認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誅妖,一氣拋開了孔孟之書,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義,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雖然未曾讀過《圣經》,洪秀全卻開始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稱之為“拜上帝教”。
洪秀全說:“人心太壞,政治腐敗,天下將有大災大難,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難。入教之人,無論男女尊貴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洪秀全尊耶和華為天父,基督為天兄,不過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跟主流的基督教在教義上相差甚大,洪秀全自稱耶穌之弟,天父之次子,下到人間來替天行道。
太平天國天王玉璽洪秀全最初在廣州附近傳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洪秀全和馮云山轉至廣西一帶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下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間,在家鄉的洪秀全寫下《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在廣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學習了幾個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認為,洪秀全對教義的認識不足夠而拒絕了。洪其后再到廣西會合馮云山,并陸續制訂拜上帝會的規條及儀式。洪秀全的拜上帝會與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漸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決定反清,加緊準備。會眾在下半年間陸續前來金田團營,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義,揭竿而起。
創建太平天國

天朝田畝制度
1851年初,洪秀全稱天王,建太平天國。1852年太平軍離開廣西進入湖南,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馮云山、蕭朝貴已死,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主張把四書五經列為禁書,楊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讓步,后者只好同意四書五經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傳,然而,直至太平天國滅亡仍未曾刊行。后來洪秀全又修改《
圣經》,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個人喜惡改動內容,在太平天國內頒行。
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的矛盾日漸加深。洪秀全知道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及燕王秦日綱對東王不滿,在1856年密詔三人誅殺東王,9月發生天京事變,東王、北王與燕王先后被誅。翼王石達開在天京主政一段時間,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親兄弟洪仁發、洪仁達為王,以牽制石達開,引起石達開不滿。1857年石帶領大軍出走,脫離天王指揮。自天京事變及翼王出走后,洪秀全雖然掌握了朝政大權,太平天國卻開始走下坡。
天京事變
1856年(咸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后,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為“萬歲”。
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后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鏟除東王。
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
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后,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后盡殺翼王府中石達開的家屬。
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眾怒,11月2日將韋昌輝處死,不久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瑢。
晚年洪秀全

晚年洪秀全
清軍開始進迫天京,在陳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撐下,
太平軍在數年間阻止了清軍的很多攻勢。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達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為軍師、干王,名義上總理天國朝政,卻不肯把軍師的權力交給他。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異姓為王。后來洪秀全為了籠絡人心及分散諸王權力,開始濫封王爵,末年封王者竟達二千多人。 1861年12月間,英國海軍提督何伯與參贊巴夏禮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國為條件,協助太平天國打敗清朝。洪秀全與群臣商議后,決定不接受英國人的建議,并且說:“我爭中國,欲想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1862年,陳玉成被清軍殺害后,形勢急轉直下,天京附近據點逐一陷落。 洪秀全晚年,不僅思想狹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一度改國號為“上帝天國”,在眾人反對下,才改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李秀成知道天京難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議放棄天京,轉戰中原,反被洪秀全斥責。面對困境,洪秀全沒有采取適當的對策,卻向將士宣稱將有天兵下凡,驅走清兵。
“太平天囯”國號中的“囯”字,是當年太平天國的官方標準用字。后來的國學大師郭沫若就參照這個“囯”字,改“王”為“玉”,造出現在大家皆用的“國”字。

太平天國幣
太平天國(公元1851~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開始的標志是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1年)金田起義,結束的標志是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天京陷落,歷時十四年。這次起義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不少先河,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利用外夷宗教發動起義等。
領導人為洪秀全,稱號為“天王”。太平天囯運動之所以能成為數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是與洪秀全的巨大貢獻分不開的,乃至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后來一再聲稱“愿作洪秀全第二”,可見其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一、1843年創立“
拜上帝會”,對動員群眾推翻清朝統治的斗爭起了重要的宣傳和組織作用;其后寫的《原道救世訓》、《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著作,為太平天國起義作好了思想輿論準備。經數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農民領袖馮云山的幫助下,拜上帝會得以迅速發展,為金田起義奠定了基礎。
二、從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領導了這場農民戰爭的全過程,歷時14年,勢力發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給了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
三、兩次建立領導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諸王,使太平天國初具規模,加強了領導力量,提高了太平軍戰斗力,為太平天國的迅猛發展打下了基礎;后期,在“國中無人,朝中無將”的局面上,洪秀全選拔了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主持軍事,任命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務,形成了一個新的領導班子,使太平天國能繼續堅持斗爭。
四、頒布革命綱領。前期,1853年冬,頒布了《
天朝田畝制度》,提出改變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會的措施。其內容表現了農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決土地問題的強烈愿望。綱領內容的完備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國革命達到了中國歷代農民革命所能達到的最高思想境界。1859年頒布了洪仁玕為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寫的《
資政新篇》一書。這是后期太平天國的重要政綱,說明他在對待資本主義的態度上,較同時代的地主統治階級思想開明,眼界開闊。
太平天國運動,是在洪秀全的領導下開展起來的,之所以能成為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是與他的巨大貢獻分不開的。乃至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見其對后世的深遠影響。太平天國是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之下失敗的。但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最高領導人,洪秀全的嚴重錯誤也是不可忽視的。洪秀全的錯誤主要在于,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識與日俱增,等級觀念、享樂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簡出,嚴重脫離將士群眾。在太平天國革命政權向一個新的封建王朝政權蛻變的過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別惡劣的帶頭作用。思想作風上的質變,使其愈往后,則更多地像一個封建帝王。天京內訌就是領導集團內部這種封建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二、太平天國后期,為防大權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線而“用人唯親”,形成一個排斥異姓的洪氏集團,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敗,給太平天國內部帶來致命危機。石達開是太平軍最優秀的統帥,所部又是太平軍精銳。他德才兼備,深得全體軍民擁戴,天京內訌之后,他是唯一能團結群眾輔佐洪秀全重振國勢的人選。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挾制和排擠他。因此,石達開出走,致使太平天國出現分裂局面。其后,
陳玉成、
李秀成打破江北大營、(LSSDJT.com)江南大營,京圍一解,
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問才德、功勞,親戚、廣東同鄉或捐有錢糧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數竟達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國朝政混亂、吏治敗壞、軍事削弱的局面。三、洪秀全晚年,不僅思想狹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對于太平天國,洪秀全一生,是功大于過;但功也不能掩過。洪秀全所領導的這場偉大的農民革命在中國近代史上應是一座巍峨的豐碑:它讓后人紀念、憑吊,也讓后人深思。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位于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大布村官祿布,是洪秀全成長、耕讀和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地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洪秀全是中國近代偉大的農民運動領袖,是代表了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先進人物之一。在故居,他寫成了《
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訓》、《
原道覺世訓》等重要文獻,為太平天國革命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創立“拜上帝會”,立志建立一個公平正直的地上天國;他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歷時14年,席卷18省,其規模之大、歷時之長、影響之深,為世界所僅見。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了,但它在反對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國外資本主義的侵略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洪秀全救國救民的精神抱負永在,他激勵和鼓舞了后世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繼,為之奮斗。 金田起義后,清朝政府曾于1854年和1864年先后兩次到官祿布“誅九族”,故居亦在當時被毀,現在的故居于1961年在原址上復原。 近年,政府復原了官祿布部分民居,增加了太平天國內容和當地民俗的陳列,豐富和充實了參觀內容,使人們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亦可領略當地的風俗民情。
主體館為三層仿古青磚琉璃瓦建筑,建筑面積1715平方米,分序廳和四個展廳,采用場景造型、木刻浮雕、大幅油畫等形式,集中反映洪秀全尋求救國救民道路以及領導太平天國革命的歷史。序廳采用木版雕刻,記載了洪秀全從參加科舉考試、創立“拜上帝會”、發動
金田起義到揚帆東下、大敗清軍的歷史過程;第一展廳根據洪秀全故鄉民房建筑的特點,采用仿古青磚灰瓦墻為底版,介紹洪秀全尋求救國救民道路及他的家世和出身,突出家鄉的特色;第二展廳采用旗幟形狀為底版,介紹領導太平天國革命――金田起義,烘托出起義時刀槍林立、黃旗招展、萬眾歡騰的氣勢;第三展廳采用天朝宮殿的樣式,介紹堅持戰斗,保衛天京,突出革命政權的建設工作;第四展廳采用破裂的城墻為底版,烘托出天京被圍,洪秀全領導太平軍將士英勇斗爭的主題,表現了太平天國的英雄們為保衛天京而進行的悲壯斗爭。整個展覽頗有氣勢和特色。